踢鼓秧歌,作为平鲁区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瑰宝,平鲁区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开展文艺演出、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等方式,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,让踢鼓秧歌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薪火相传。
培训班里,学员们手持扇子、彩巾等道具,随着激昂的鼓点翩翩起舞,充分展现出踢鼓秧歌的独特魅力。
平鲁区踢鼓秧歌协会会长仝政告诉我们,常年免费为学员培训,尤其是咱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。
踢鼓秧歌流传于朔州地区,尤其以平鲁区最为盛行,表演形式包括大场子、小场子和过街场子三种,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风格,因此吸引了众多学员积极参与。
学员贾浩杰说,不仅学到了很多非遗知识和技能,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踢鼓秧歌在年轻人一代继续传承下去。
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。近年来,平鲁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,坚决落实非遗保护责任,坚持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原则,统筹推进非遗研究、保护、传承、传播工作,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保护体系。踢鼓秧歌,这一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非遗项目,正在平鲁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,成为了平鲁区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。
平鲁区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主任郭磊介绍,将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工作和传承力度,不断探索创新保护模式,让平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平鲁力量。(张智宙?马富瑞)